记一次生病经历复盘
缘由
去年, 也就是2020年国庆. 由于太长时间没有运动,然后去健身房玩椭圆机,运动过猛,把膝盖弄伤了
复盘记录下:
- 运动注意循序渐进;对于不熟悉的器材,切勿自以为是的认为这个器材该如何使用
- 身体垮的比自己认为的快,恢复的比自己认为的慢
- 有些依据,比如说疼痛并不能作为病好了的条件
- 别把自己交给医生,自己多查资料研究
- 看医生前,自己先做好准备
- 医生看病的局限性
运动注意循序渐进;对于不熟悉的器材,切勿自以为是的认为这个器材该如何使用
循序渐进这个就不强调了,由于运动过猛导致第二天酸痛的经历,或者生病的人可能不少.年轻时会恢复的很快,年老了就恢复能力逐渐下降,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小孩子天天摔倒没啥事,但一个七老八十摔一下断骨头的事有常见.
第二点是,对于你不熟悉的运动器材,别乱玩,好比自己第一次玩臂力器,第一次玩扎马步或是静蹲,玩不了几个,也坚持不了多久. 很简单,在此之前都没有这样发力过,相应的发力肌肉群都没有锻炼过. 而玩不熟悉的器材可能导致超负荷的使用以前未使用的关节或者肌肉群,远远超出它们的负荷,导致容易弄伤. 反之,比如跑步机,每天都在走路,有时自己也跑步,去健身房玩个跑步机一般问题不大
身体垮的比自己认为的快,恢复的比自己认为的慢
这次出问题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自己的自以为是,想想以前骑车去拉萨,能骑上一整天的自行车,这才哪跟哪,终究抵不过时间
有些依据,比如说疼痛并不能作为病好了的条件
中途有几次,膝盖内感觉不疼了,我错误的认为好了,误判之后浪了一波,导致反弹.疼的更严重了. 疼痛并不能作为好没好的条件,类比其它,以前胃出问题了,后来不疼了,胃病就好了? 然并卵
别把自己交给医生,自己多查资料研究
试想一下,把自己的命交到一个坏人手上会怎么样? 当然这种假设把问题放大了.也只把问题放大了才能把问题看得更清楚.遇到了有医德的医生还好,遇到了医德不好的医生就坑人. 对于来说,500块也是给人治病,2w块也是给人治病.对你来说可能没有啥区别,对他来说收益可能更高.不幸的事,这次遇到了一个坑比医生.告诉我"吃这个药两周,没有什么改善,可能就需要手术了".后来我去了第二家医院,医生告诉我,根本不用手术,反倒问了句"手术做什么东西呢?",弄的我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但暗自窃喜,毕竟遇到了一个好医生.后来在另一个医生口中得知,给我开的两周的药是中成药,估计要吃一两个月才会有所改善.所以,我吃完这两周的要大致是没有什么改善,大致可能会来手术?
看医生前,自己先做好准备
- 哪个地方伤了,确诊为什么病,确诊的依据是什么?
- 在比如这个病情现在到哪一阶段了,意味着什么
- 有哪些注意事项
- 有哪些治疗方案,这个方案会不会产生什么后遗症
- 建议的治疗方式是什么
为啥要提前想好.医生很忙,每天见的都是同类的病人,你不问,他也懒得说. 他可能想着"赶紧下一个"
医生看病的局限性
对于门诊的医生很忙,忙的他不会苦口婆心的跟你讲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以及注意事项.正如上面提到的,你不问他也懒得说了,给你开药就完事了.所以需要提前准备好问题
在来.诊断/确诊的依据,依赖于你的描述,检测报告,以及医生的判断.判断有时和经验关系很多.其中有诸多不确定性,如何去提高我们描述的准确性,如何去找有经验,医术高超的医生,这是可以自己去把握的
最后,是遇到医生的医德.这让我想起了我镇上的一个医生,有人说两天打针能治好的病,他会给你打四五天的医生,后来,这诊所关门了,人也搬家了.我姨夫也是个医生,医德比较好,卖的药也便宜.你去药房买药,人家恨不得多开几盒给你,我姨夫会把一盒药拆了,用剪刀剪开,卖一部分,"你先吃两餐(次),没好在来看看".
早前看了本书叫<<原则>>, 里面有个小故事,作者生了病. 有的医生告诉他活不了多久了;还有医生告诉他这是良性的,没有太大影响.好在作者比较聪明(有钱),把两个医生叫到了一起,两个医生一起讨论,之前区别非常大的结论就会往同一结论上靠, 最后,作者并没有得什么绝症
因为上面的小故事,我也多跑了几家医院,多问了几个医院,也遇到了坑比,但结论算是好的
在聊医生
正直新冠疫情,在电视看到一批一批的医生派往武汉,众志成城.那时候在想,一个地方,有好官和好医生,民之所幸.
在来思考下医生的环境,医生每天面对的都是病人,而病人有求于他.如果每天有人有求于你,并对你说的话深信不疑,这将是对人性是极大的考验.医生掌握一定的权力,怎么去用这个权力. 电影死亡实验就是一个放大版人性扭曲的例子.
去的几家医院对比
自己主要咨询了三个医生,北大深圳医院,深圳二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丁香医生上)
北大深圳医院的坑比医生就不提了;后面两个两个医生开的药品和治疗方案都类似;丁香医生上的医生给的建议和治疗方案最全,从注意事项,治疗方案从热敷,理疗,药物治疗在到锻炼非常全.
感觉这个平台不错,上面有关于病的科普资料,还有很多公开的医生/病人对话案例,还有按打分排名的医生排行榜,让你找到比较好的医生.墙裂推荐
前有"百度一下会死". 在百度搜索一下某个病,我可能想要的是这个病的科普,而百度会推荐给你"方案"/"医院",而这些"医院"通过通过花钱让你看到我, 这钱可能还得你来出.最怕的是花了钱,耽误了治疗,命还没了. 而不少慢性病,不治之症就成了财富密码.
最后
望自己早日康复,锻炼身体